金秋九月,海淀教育迎来重要时刻。9月14日,在海淀区教育大会上,国际关系学院与海淀区教委正式签约,校地携手开启教育协同发展新篇章。本次大会以“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建设教育强国首善先行区”为主题,发布了一系列重要行动计划。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中联部部长助理金鑫,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海淀区委书记张革,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副书记李军锋,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胡继平,党委常委、副院长许可出席会议,各高校代表、中小学校长等共同参会。
会议强调,海淀区作为教育强区,要立足自身优势,始终坚持"首善标准",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抓手,持续推进资源整合、模式创新与系统变革,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在大会的重要环节——校地教育协同发展签约仪式上,胡继平代表国际关系学院与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国际关系学院将充分发挥在国家安全、国际关系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与海淀区教委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此次签约标志着校地合作从点对点的校际合作,升级为区域层面的战略合作。
国际关系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在前阶段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共同合作,探索了高校资源下沉基础教育的新路径,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模式,为此次与区教委的签约奠定了实践基础。
2月27日,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共筑国家安全防线: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与人分共同探讨思政一体化建设工作;4月9日,双方共同成功举办了“深化国安教育 厚植爱国情怀”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现场展示活动,国际关系学院11位大学教师深入七年级不同班级,多领域开展国家安全宣讲。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重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打造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合作将涵盖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实践教学等多个领域。国际关系学院与区教委的合作,将为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提供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践案例和经验借鉴。
校地合作育新人,思政一体谱新篇。未来,国际关系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校:李文慧
二校:孔祥宇
终审:唐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