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讯
时讯
时讯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时讯 -> 正文

第四届“国关·润远”学术论坛政治分论坛成功举行

作者: 来源:研究生部 点击: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4日 22:54

5月12日晚,第四届“国关·润远”学术论坛政治分论坛在学术交流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主题是“中国梦”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论坛邀请到了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当代亚太》执行主编高程担任主讲嘉宾。

在本届“国关·润远”学术论坛征文期间,政治主题共收到投稿45篇。经初审,共有6篇论文脱颖而出。其中,经论坛嘉宾高程研究员审阅推荐出3篇文章进行宣讲,并参加本届政治分论坛一等奖的最终角逐。

李马梦璐同学宣讲论文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法专业的研究生李马梦璐同学首先宣讲了她的论文《从国际法视角看“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我国海洋权益维护——以东海、南海为例》。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中国周边海域现状入手,分析了国际法视角下中国在东海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实践以及中国在南海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实践。针对海域争端,认为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必须解决好周边海域争端,并且要综合利用好法律及政治等多种手段。

刘舒天同学宣讲论文

随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刘舒天宣讲了论文《试析美国“新丝路”战略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论文从对比的角度探讨了美国“新丝路”战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互补充、相互竞争关系,认为美国“新丝路”战略对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挑战是有限的,中国在推行“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仍将存在很大的机遇。

梅家伟同学宣讲论文

最后一位进行论文宣讲的是中央党校政治学专业研究生梅家伟,他的论文题目是《“e带e路”:网络互连助力“一带一路”》,文章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在实施中潜在的问题,从全新的角度结合互联网特点提出了“e带e路”战略计划及其基本构想与理念、运行机制等。认为该计划可以将“一带一路”战略与互联网密切结合,并通过互联网的作用来带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高程研究员对上述文章进行了点评。她谈到,三篇宣讲论文一是文章选题角度新颖独特、行文巧妙,值得肯定;二是作者都巧妙地避开了学生群体在进行研究时所经常暴露的一些弱点。同时,她也指出论文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一是文章对参考文献的梳理较少,没有对当前学界的相关学术成果进行总结与归纳;二是文章缺乏分析框架,而分析框架对于文章的质量及文章完整度都有重要的影响。最后,她鼓励大家学习并运用分析框架来进行论文创作。

经综合评审,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刘舒天同学最终获得第四届“国关•润远”政治分论坛一等奖,李马梦璐、梅家伟两位同学获得二等奖。

作为政治分论坛主讲嘉宾,高程研究员在新闻发布厅为现场同学带来了题为“‘一带一路’与中国经济外交转型”的主旨讲座,详细解读了“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经济外交转型的关系。

高程研究员在政治分论坛作主旨讲座

高程老师认为,中国的经济外交可以回溯到1997年的金融危机,此后中国开始通过经济方式来改善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之后,由于2009年金融危机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冲击,我国的经济外交形势开始出现转变,主要表现为经济外交的效果下降,出现了投入和收入不对等的现象;周边国家及其他国家与我国进行经济外交互动的热度逐渐衰减。

她指出,在此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外交面临着诸多困境。一方面是中美的策略互动降低了经济外交的效用,另一方面是2009年以来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还有一方面是新环境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性取代了兼容性与互补性。随着美国重返亚太的步伐加快,地区发展议题由经济合作转向政治博弈,周边国家利用中美在博弈中相互牵制的关系来谋求利益最大化。另外,中国实力的增强也造成周边国家及其他国家心理上的担忧与不安。她认为,在此背景下孕育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经济外交转型的标志。

政治分论坛现场

同时,高程研究员介绍了“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经济外交转型的关系。她指出,在美国重返亚太以及周边国家被动配合美国的环境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外交的新布局,旨在展示战略决心与实力,表明了中国外交的一些转型:一是由被动地规避矛盾与麻烦转向主动利用矛盾与麻烦;二是对大国关系的认识发生转变。她认为,“一带一路”大战略是一次积极的防御,通过以柔克刚的方式来缓解美国重返亚太对中国的压制,目标是建立一种更加包容与开放的经济秩序。

讲座最后,高程研究员总结道,“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要借助战略支点国家的重要作用,并指出战略支点国家应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对中国有战略支点作用;二是对美国的安全依附较弱;三是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讲座尾声,高程研究员现场详细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疑问。

高程研究员与获奖同学在论坛结束后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