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讯
时讯
时讯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时讯 -> 正文

张蕴岭学部委员举办润远论坛主旨讲座

作者: 来源:研究生部 点击: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4日 17:30

5月8日下午,本届润远论坛开幕式暨名家讲坛主讲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教授,在学术交流中心第一放映厅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周边区域观回归与秩序构建”的主旨讲座。

主旨讲座现场

张蕴岭教授长期从事国际经济和国际关系问题研究,特别是针对亚太区域内国际关系的变迁,根据数十年来的观察和分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见解。本次润远论坛主题是“亚太梦想:中国对外战略新思路”,张蕴岭教授发挥专长,为广大同学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在历史的演进中,中国国家区域观形成了以周边区域为中心的区域观和独具特色的区域共处关系与秩序。但是,张蕴岭教授介绍说,这一观念的出现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了历史长久的考验逐渐演变形成的。

张蕴岭教授进行主旨讲座

张蕴岭教授讲到,历史上中国国力强盛,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这一情况自然催生出古代中国以己为中心看待外部世界、处理外部关系的区域观,“华夷秩序”便是这一区域观的具体体现。然而,随着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国门,这一传统区域观也开始走下坡路,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己为中心的区域观难以再在中国立足,随之被抛弃。

在中国区域观的演变过程中,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关键的转折点。张蕴岭教授谈到,冷战以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和平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中国更积极地走向世界,与许多大国都建立并保持了密切联系,顺应国际发展的潮流,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区域观的概念,把周边作为战略依托带,建立命运共同体。中国更加重视推行新型大国关系,与周边国家建立不同层次的伙伴关系,积极采取多重机制,开放合作。这也说明,中国的区域观的核心经历了一个由己至彼的过程,周边新秩序不是中国主导,但中国是变量的主导型因素。

同学们认真聆听讲座

张蕴岭教授在讲到周边新秩序构建的问题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由弱转盛,白手复兴的过程是漫长的,崛起的大国自身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例如极端舆论、绑架政策等都对区域秩序构成威胁。

张蕴岭教授强调,周边良好秩序的营造需要中国更加积极有为地推行大国外交策略,提高掌控大局的能力,不允许其他国家在家门口制造事端。同时,他还谈到,国际关系问题中的互信问题依赖于中国与周边及世界国家的良性互动,空谈利益许诺只会为周边秩序的构建造成阻碍,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战略意识,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等大战略倡议。

在本次讲座的最后,张蕴岭教授详细解答了在场同学的疑问,并在会后与出席本次讲座的师生合影留念。

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