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是09年全球最引人注目的国际大事之一广大西方国家在会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开始造势,在世界各地花大力气组织各种有关气候变化的活动,对其进行广泛宣传。于是它被国际社会寄予“沉重的厚望”,被称为“拯救地球的会议”,可是期望过高,结果较为令人失望。我院模拟联合国协会从去年9月份开学以来至今,一直密切关注气候话题。
上周,我院模拟联合国协会受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邀请,于3月25日晚赴清华大学参加主题为“哥本哈根会议后如何促成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两场专题活动,分别为“中国气候变化专家工作委员会政策建议报告”研讨会,以及“地球现况”国际会议。
25日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学术报告厅宾朋满座、银光闪闪,许多中外学者、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学生代表、媒体记者,社会各界集聚一堂,共商人类发展大计。6点半,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肖耿宣布研讨会开幕,活动赞助商爱立信大中华区副总裁越钧陶致辞,肖耿又用了十分钟介绍气候谈判的现状和国际背景。接着,四位中国气候变化专家工作委员会专家上台就座,他们分别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研究室主任及研究员姜克隽,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齐晔,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管理系主任徐晋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査道炯。四位专家来自的领域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景,那就是推动气候谈判进程。
会前,主办方将中国气候变化专家工作委员会共同研究得出的推动气候谈判的五点建议公布,发放至参会者手中。肖耿让现场观众就每一点建议逐个提问,再由台上专家进行解答或讨论,整体来说,研讨会侧重社会大众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随后,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办的每两年一次的“地球现况”国际会议全球直播拉开了帷幕。会议以纽约为主会场,并在全球设立北京、新德里、伦敦、内罗毕四大分会场,其中北京与新德里以“哥本哈根会议后如何促成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为议题,与全球开展对话。这相当于一个联动全球的电视会议,它聚全球专家于一堂,共商大计。全球会议中,中国专家主要表达了三个观点:1.中国仍处在现代化发展阶段,美国必将先中国而达到碳排放峰值;2.当前全世界有80%的人口正在迈向工业化,承担减排责任绝不能以影响工业化进程为代价;3.气候怀疑论只占极少数,不应在这方面花费过多的精力去辩驳,而应将资源投入到实际行动中。在气候话题上,纽约、北京、新德里三地的专家各抒已见、谦虚坦诚,广泛地进行了意见交换和深入探讨。
现场气氛活跃,社会各界踊跃提问,其中不乏许多敏感话题,如气候怀疑论、西方国家的双重标准、气候专家组造假等。研讨会中避免了官话套话,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分析,问题实质的讨论,以及为推动谈判的献计献策。会中,我院代表积极提问,会后,也上台与专家们进行了一番交流,视野大开,收获丰硕。研讨会节奏紧凑而高效,仅用75分钟,全场观众都为中国专家的理性和机智所折服,开拓了思路,深化了认识。我院代表也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的话语权在国际场合上的份量正在迅速提升,中国的立场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而中国人的智慧火花正闪耀于国际大舞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