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讯
时讯
时讯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时讯 -> 正文

访张平老师——American Music Night,有关于生死、信仰、情感表达

作者:文 雯 来源: 点击: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2日 15:15

6月12傍晚,在学术交流中心中厅举行的American Music Night取得了圆满成功。外教Janie通过这样一个小型音乐会使大家置身美国家庭及文化的氛围之中,满足了大家对美国文化的好奇心理,也实现了自己在中国指挥合唱团的心愿。在这一过程中,中美文化的差异凸显,尤其是在生死、信仰、情感表达方面。记者由是电话采访了我院心理老师张平,邀请她与我们分享今夜的感受。

您对于今天音乐会有什么感想吗?

这是一个特别美好的夜晚。我特别感动。Janie深情的演唱以及同学们歌声里表达的真挚情谊富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注意到您在Janie演唱的过程中不住地点头。

我觉得Janie就像你们说的“妈妈老师”一样,我看得出,她的心中充满了真挚的爱。

您对我国较传统的合唱形式与西方较传统的唱诗班的形式怎么看?

我觉得有一些不同,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功用。像今天这样的活动采取唱诗班的形式与场地能更好地融合,使环境更温馨,容易使大家融入其中,从而取得很好的效果。

您对于中国、美国文化中感情的表达方式的不同有什么看法吗?

我觉得中国人相对更含蓄一些。但是你们这一代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都知道开放表达自己的重要性,只是有时表达的形式还不够多样。像街舞就是一种活力的表达。我认为在各种表达方式中,音乐更具有普遍性。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借助音乐表达自己,并将这种最易令人接受的方式普及化。这也有助于我们将比较封闭、内在的情感释放出来。今天台上的同学随着音乐节拍摇摆起来的时候,还有他们笑起来的时候,是多么美啊!可见中国的身体语言没有外国人丰富,不是因为我们不会,而是我们教育中缺乏这样的引导。我们完全具备丰富的表现力,只是需要被激活。而相比之下,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美国人较早习惯被激活。

您认为如何激活同学们,让他们更加活跃?我们需不需要学习美式的情感表达方式呢?

我觉得应该去学习。美式的情感表达方式更加个性化,更加易于把自己内在的兴奋、欢乐等情感表达出来,这是对情感很好的宣泄,是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我们应当尝试用各种各样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启发同学们,激活他们情感表达的能力。像举办音乐会这样的活动,在国关应该是一个比较容易办到的事情。我希望以后各种学生社团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很好的氛围,使他们相互影响,共同促进。

今天在表演过程中您也看到Janie老师表现出对她已故丈夫的深情。现在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人比较缺乏信仰,那么您觉得在中国,人们能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生与死的关系呢?

这和信仰有很大关系。我也不能完全说中国人缺乏信仰吧。我们跟西方对信仰的理解有些不太一样。因为他们的信仰是比较具体、明确的。在宗教文化里,死亡对于西方人是另外一种存在形式,生者认为已故者永远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们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思维模式,所以他们觉得生者与死者在对话,无论生者在哪里,只因为生者心里有已故者,这个已故者就仍在。可是我们好像很难相信。如果我们没有像基督教、天主教这样的信仰的话,我们也许会认为这件事是很荒谬的。这些其实都是心理和感觉层面的问题。在四川做心理辅导工作的时候,我就会告诉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们,其实爸爸妈妈还在看着他们,原来他们的爸爸妈妈每天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而现在只是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存在,以此调动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不感到孤单。当然我们这么做的目的不是建立他们对于生死的信仰。孩子有充分的想象力,他们能想象出许多千奇百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以调动孩子想象力无疑是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期的有效方法。在这里,我们就不是从建立信仰的角度,而只是从心理治疗的角度让他们理解爱。我相信他们长大以后由于个人经历的积累、认识的推进,有一天会接受生死两隔的事实,并坦然接受。但是对于成人而言,直接承认死亡的事实实在太难了。因为成人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观念,认为死亡意味着失去、不存在。

您是否打算把今晚的演唱会作为素材加入到您有关心理的课程中呢?

我觉得接触音乐就是一个接受爱的教育的过程。大家应该多接触健康、优美的音乐,多参加这些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学课上,我也会用音乐作为教学素材。心理教育理论认为音乐有治疗和教育的作用,同时音乐还能增加个人魅力、提升个人修养。同学们参与活动的过程,其实也是感受美、感受生活、感受被感动的过程,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所以我觉得学校应该多举行这样的活动,为同学们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