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虚拟仿真实验板块正式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虚拟仿真实验板块首批上线300门优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这些课程经各地各校推荐,从在线提供共享服务的3000多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遴选出来。我校英语系李亚丽副教授主讲的“西方文明进程——文明与文物”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是首批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300门课程之一。该实验是我校首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也是全国首门西方文明史类虚拟仿真实验,旨在探索西方文明的亚非起源,构建中外文明的内在联系,创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
李亚丽副教授主讲“西方文明进程——文明与文物”
“西方文明进程——文明与文物”虚拟仿真实验是“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实验环节,该课程是我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2021年9月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重点项目。该课程兼顾理论与实践,立足中国文化,依托经典案例,突出课程思政和价值塑造,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探究世界主要文明,分析文化差异成因,提升文化敏感度,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增强文化自信,涵养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该课程全英语授课,在跨文化交际专业知识学习中,进一步提升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完善跨学科知识体系,培养自学和实践能力,提高思辨和创新能力,实现素质、知识和能力的同步提升。
李亚丽副教授在虚拟仿真实验室为学生上课
在虚拟仿真实验中探索世界主要文明
“西方文明进程——文明与文物”虚拟仿真实验包括两个版本,即:2019年秋季学期推出的部署在虚拟仿真实验室的第一期头盔版虚拟仿真实验,以及2020年秋季学期在智慧树平台上线的第二期网络版虚拟仿真实验。无论是头盔版还是网络版,都具有开放、扩展、兼容、前瞻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运行平台。实验提供引导实验与自由探索两种交互式实验模式,前者突出文明发展顺序及传承脉络,后者提供个性化探索机会。全英文界面,有词库检索功能,可自由切换英音或美音,自主选择语音或文字提示,自动生成评价报告,形成完整的教学闭环。
英国博物馆中庭,引导实验正式开始和结束的场景
英国博物馆埃及馆,引导实验第二场景罗塞塔石碑
鼠标键盘演示360°旋转文物画面,自由探索实验场景
近年来,教育部鼓励高校充分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交互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高等学校实验、实习、实训中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等问题。虚拟仿真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让“网上做实验”和“虚拟做真实验”成为现实,有效破解了高校部分实验、实习、实训中存在的“做不到”“做不好”“做不了”“做不上”等老大难问题,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李老师在采访中表示,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技术赋能教学,在教务处、网教中心、科研处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外语学院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面起步早,投入大,效果好,是建课团队林棽,教学团队金铭、石延芳、谢葵,运维团队刁喆、边璐,申报团队孔祥宇等教师集体努力的结果。
2019年3月,外语学院启动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软件脚本开发工作;2019年9月,我校2018级78名学生参与头盔版虚拟仿真实验;2020年8月,面向高校和社会的网络版虚拟仿真实验在智慧树平台上线;2020年9月,推出计算机软件著作《西方文明进程——文明与文物虚拟仿真实验软件》;2021年6月,成为在教育部实验空间上线的11门英语类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之一;2022年8月,成为全国首批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6门英语类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之一。
据了解,截至2022年9月4日,该实验课程已在智慧树平台运行6期,访问量7104次,练习数8851次。该实验课程不仅惠及本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还成为10余个省政府机关的培训课程。北京外国语大学全体教师观摩了李老师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说课展示;北京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外研社、中译公司、智慧树等校企来我校参观实验室、参加座谈;李老师还多次通过外研社、智慧树等平台与全国外语教师分享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经验。
我校首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上线国家级平台,是英语系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的教改内容,是外语学院落实新文科新基建的创新之举,是学校“十三五”规划期间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改革成果,必将激励更多教师投身教改,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效果。
本文由外语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