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天生就有家国情怀,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更应该有这种责任担当意识,要学有所成。”
吴启春,1982年1月出生,200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曾在学校人事处任职,2014年任学生处副处长,负责校团委工作, 2015年5月任国际关系学院团委书记。
当初夏的暖风拂起芬芳,当窗外的绿叶沙沙作响,当斑驳的阳光倾泻在办公桌上,当学生轻快的笑声悠悠回荡,团委书记吴启春老师或手捧文件专注浏览,或与老师、学生亲切交谈,尽心尽力地领导着团委的日常工作。
寓教于乐 意义非凡
2006 年,吴启春老师研究生毕业,留校任职。2014年他来到团委工作,至今已有五年时光。在谈起团委的日常工作时,他解释道:“这既包括青年团员的教育管理,还有团学活动的组织、引导和管理。”作为团委书记,吴启春老师对团委组织开展的每次活动都尽心尽责,从校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主题团日活动、国家安全教育日等多项团员教育活动,到最近的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特别主题团日活动等,无一没有吴老师的四处奔忙的身影。“团委活动对于青年一代从历史中汲取进步动力,学习价值理念、先进思想等方面来说,都是很好的契机。”吴老师谈到这里,欣慰又骄傲。
“既要有意义,又要有意思”,这是吴老师对于团委活动的要求。“只有吸引大家来参加,活动才有意义,融入在活动中的教育引导意义才能潜移默化地传输出去。”在日常工作中,吴老师力求通过组织各色的团学活动对同学们进行思想上的引领。在吴老师的带领下,国关人的足迹遍布如北大红楼、西山无名烈士墓、故宫和圆明园等诸多历史名胜。参与到团委活动中的学生总能通过多样的形式和新颖的内容,留下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精神的独特回忆。
良师益友 身教言传
1982年出生的吴老师在谈到与学生相处时直言:“学生的活力特别足,和他们在一块,我的心态也会年轻。”由于常常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吴老师也被称为“孩子王”。既是师哥又是老师的吴启春很注重与同学们的交流,“我会思考如何让同学们更理解和接受我的想法, 所以思维角度会尽量贴近学生。”正因这种青年人的思维和姿态,吴老师更了解学生们内心所想,也在团委的领导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不仅如此,吴老师还注重对学生团队精神和自主意识的培养,在团委活动学生负责人的选拔中,他也会最大程度地尊重大家意见。在用心做好团学活动的同时,他也要求学生负责人要有主责主业意识,他认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建立在学习基础上。“学生的主业是学习, 团学组织是‘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专业学习的补充,这两个课堂合起来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
繁忙的工作之余,吴老师热爱运动和阅读。在国关羽毛球馆就常常能看到他矫健的身影,“运动是一种特别好的舒缓情绪的方法”,他建议学生们都能培养一项主业之外的兴趣爱好,以此调节和促进主责主业的工作和学习。
志愿情深 家国礼赞
谈起学生活动,吴老师对于2015年组织同学们参加九三阅兵的志愿经历记忆犹新。国关是当时参与阅兵志愿的仅有的四所高校之一,虽然作为维持秩序的志愿者,在阅兵时大家只能背对行阵,但同学们也都乐在其中。4年后的今天,吴老师依旧清楚地记得志愿者郞佳子彧同学的感想:“所有的伟大就在我身后23块地砖的地方,虽然我没有机会看一眼,但我知道,伟大的事情正在发生。”
从1991年正式提出“志愿者”概念的亚运会,到2008年我国第一次承办的奥运会,再到近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等,都有国关学子踊跃的身影。国关深厚的志愿文化,与吴启春老师等负责人的尽职尽责是分不开的。“这是同学们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平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和价值观引领的平台”,吴老师坚信,在团委的领导下,更多有意义的志愿活动对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家国观念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暑期即将开展的世园会志愿者活动,吴老师期待同学们能够在团委老师的带领下,培养统筹策划和协调运行的能力,感受自然的美好。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吴启春老师和众多国关人一样,长于斯,立于斯。七十年风雨,一批又一批的青年精英壮志在怀,在国关谱写出青春的篇章,在成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迎接更美好的时代,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