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华,1986年至1990年就读于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曾任DMB&B广告公司纽约总部客户经理、香港/亚太区客户总监及亚太区品牌策划总监,TBWA广告公司香港及亚太区品牌策划总监,Ogilvy&Mather香港及南中国品牌策划总监及合伙人。2016年2月至5月,担任上海“早期蒙娜丽莎”发现之旅首席运营官。此图2015年与女儿摄于新西兰。
有的人,选择用一辈子去追求绚烂的一生;而有的人,却选择用璀璨的人生去收获自由。默然回首,她依旧不忘初心,在大洋彼岸与我们诉说着国关,诉说着往昔。她,就是我校英语系1986级校友董华。
初入国关,让偶然成为必然
上世纪80年代,关于未来,来自南部沿海小城的董华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尽管遭到家人反对,她最后还是选择了国关。董华笑言当时来到国关就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初入校园,董华感到学校里的学生都有着非凡的气质,特别“神气”,特别“酷”。此外,董华也谈到了自己尤为敬重的一批老师。他们都是从燕京大学毕业的中国第一批英文学者。虽然他们经历诸多了苦难,但是依然青春、积极。董华说,对学生而言,他们的这种精神比他们教授的知识更加重要。
提到当年的国关,董华说那是让人十分羡慕的学校。学生们不仅成绩优异还十分活跃,周末会举办舞会还有许多的外联活动。学校里有很有名的朦胧诗人,校园歌曲流行之时,还会有许多学生在草地上拿着吉他弹唱。不仅如此,国关的学习氛围也十分浓厚,上课的内容很有意思,老师创意十足,这一切都让她觉得大学生活惬意而充实。
漫漫长路,拥抱一切困难
临近毕业,董华唯一的考虑就是不能丢弃四年里学到的知识,所以她成为了北京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文艺部的翻译。两年后,为了尝试新的挑战,她步入了广告界,一做就是15年。董华在广告界经过实践却仍觉得自身专业知识不够,于是便去纽约大学继续学习,期间每个周末她都会坚持去看当地主流英文报纸来提高自己。正是由于付出了这样的努力,才使得她在工作上越来越得心应手。
在为可口可乐做品牌策划期间,她需要与负责市场调查的Censydiam公司的负责人开会。起初,负责人态度十分傲慢,董华也毫不退让,可谓不打不相识。后来,两人反而成为了朋友,Censydiam在给内部人员做主持人培训时也邀请了董华。在培训中,董华收获颇多,使得她能将这些调研方法带到后来的市场调查中去。工作过程中,她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寻找新的方向。学习摄影,去灾区做志愿服务,为人生填充了不同的色彩。
后来,考虑到家庭因素,董华选择与爱人定居新西兰。初到新西兰的三年,董华用了“不易”二字形容。尽管在出发之前已经做好思想准备,去拥抱一切困难。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并不容易,只有当她通过不断参与社区的各种活动,才融入到当地的居民与团体中。董华现在在读英文文学,切入点是新西兰文学。董华对新西兰的文学、历史、社会、政治非常地好奇,所以她试着从新西兰的文学作品中去了解新西兰的过去。此外,她也一直尽力去帮助附近的毛利人小镇,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
发现之旅,与国关密不可分
提到近来在上海运营的画展——“早期蒙娜丽莎”发现之旅,董华说:“在我看来,它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画展。它是一次启蒙教育,它是一次探索之旅。”此次发现之旅,与国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投资方到出品方,再到董华担任的首席运营官,都是国关的校友,这样便有了“国关专场”。看着年级跨度有五十年的校友齐聚一堂,董华不禁感慨万千。“聚在一起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看到那些年轻的面孔、灿烂的笑容就觉得自己也年轻了许多。”
对于国关校园的新鲜面孔,董华师姐也有深情的期许:首先,祝福即将进入社会的师弟师妹;其次,建议师弟师妹们在进入社会后给自己几年的时间去摸索、去探索,不要害怕失败和改变,尽可能地多多尝试;而后,就是卯足了劲去学习、去竞争,充满自信地往前走;最后,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去尝试、去决定,所以要相信自己的感觉。最后,她在大洋彼岸写下对国关的师弟师妹们最热烈的祝愿——大家一起向着未来,自由地飞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