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人物
人物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人物 -> 正文

陈键雄:我只是更主动地拥抱未来

作者:张智 曾晶晶 张智翔 来源:《国际关系学院校报》 点击: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2日 14:53
分享:

陈键雄,国际关系学院法律系11级学生,2015年3月被哈佛大学法学院录取,将于8月前往哈佛攻读法学硕士学位。此图2015年2月摄于扬州。

2014年1月16日,陈键雄出发去荷兰海牙,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海牙国际法庭实习。当时他只是一个怀揣着梦想,喜欢接受挑战的国关法律系大三学生。一年之后的现在,他已经开始准备踏上新的征程。

哈佛梦,终实现

2015年3月18日凌晨1点03分,大部分人在这个时间已经进入梦乡。而对于陈键雄来说,一封将会轰动朋友圈的邮件已经发送到他的手机上。1点18分,他打开手机,发现收到一封新邮件,点击一看,邮件正文的第一句话是:Congratulations!On behalf of Harvard Law School's Committeeon Graduate Studies, I am delighted to inform you that you have been admitted……原来,这是哈佛的研究生录取通知邮件。陈键雄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截屏发朋友圈(用他自己的话说“有点low”)。半小时之后,他在那条朋友圈下面,写下了第一条评论:“谢谢各位老师、同学、朋友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支持!谢谢!”

与哈佛结缘是在他大二那年,因为一部电影《The Paper Chase》——这部电影详细描述了当时哈佛法学院学生的学习生活,他看了之后“感觉有点激动”,因此陈键雄坚定了自己报考哈佛的目标。大三开始为出国准备的时候,陈键雄也申请了国外的其他学校,“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考上哈佛”。在申请的关键时期,他放弃了本应参加的司法考试,“那个暑假我一直在忙申请国外大学,没有去准备司法考试,压力挺大的,但幸好我的父母都很支持我的想法。”

主动点,别放弃

精致的发型,考究的着装,黑框眼镜以及下巴留着一撮性感的小胡子,这大概便是陈键雄给人的第一印象。生活中的他也喜欢弹吉他,弹钢琴,高中时还练过跆拳道、散打以及泰拳。甚至在国外实习的假期,他背着相机独自旅行了若干个风俗各异的国家。他说自己很喜欢接受挑战,“我是属于那种会很主动寻找机会的人”。

陈键雄经常去北大、清华旁听一些他感兴趣的讲座和课程,并且在听完之后主动地与主讲人和嘉宾深入交流。“旁听讲座时我会认真思考,并在听到感兴趣的部分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在讲座结束的提问环节可以向主讲人抛出这些问题。如果对主讲人感兴趣,会后还会主动上前交流并留下对方名片,当天晚些时候会跟进邮件并保持联系,这样一来二去就会结识一些业界前辈。”

陈键雄觉得在这类场合,国关的同学不是特别主动,有时候会比较羞涩以至于错过一些珍贵的机会。他建议大家要对自己有信心,要相信能考上国关的同学们本身都很优秀,不要因为怀疑自己的观点不够深刻、担心他人笑话就踟蹰不前。海淀诸高校同龄人的知识水平差距往往并没有很大,最终make a difference的其实是自信和主动与否;同时,也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够获得他人帮助提升自己的机会。

那些年,在国关

距离“大学毕业”这四个字出现在人生履历上还剩两个月。回想起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陈键雄说:“国关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学校,就算可以重来,我还会选择这里。”

说起大学四年与室友们的生活趣事,陈键雄提到了自己大二时的异地恋:“我每天会搬个凳子坐在和寝室一门之隔的阳台上打电话,常常到夜里两三点。我之前一直以为寝室的隔音效果是很好的,所以打电话时说什么也就没什么顾忌。很久之后偶然发现在阳台打电话,里面的人都能听得很清楚,那时我就突然觉得挺不好意思的,有种情话都说给他们听了的感觉。”

在那段时间,陈键雄的成绩较以前下降了不少。于是,图书馆自习室便成了他的“第二寝室”。“那个时候的图书馆不像现在这样,都是那种大长桌,我认识的师哥师姐他们早早去占座,我一般下课之后就和他们一起自习,从清晨一直到晚上。我一直很感谢那段在图书馆沉住气不断奋斗的日子,给我打下了坚实的实力基础。”

正如陈键雄所说,大学生涯遇到了很多帮助他的前辈,他在国关期间一直在“索取”,很感谢国关给予了他各种各样提升自己的机会。因而他也希望“将来如果自己‘混得好’,也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国关的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