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人物
人物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人物 -> 正文

吕梁英雄:冯文耀抗战回忆

作者:王湘林 来源:《国际关系学院校报》 点击: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2日 15:12

冯文耀(后排左二),1945年摄于临南县政府。

冯文耀,1919年出生,山西吕梁地区临县冯家会村人。1937年6月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同年10月入党。1938年3月任临县四区区委候补委员,1939年任四区区委书记兼游击中队政治指导员。1941年任临县县委宣传部长,1942年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1944年10月任临南县县长,1945年3月任临县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任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兼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

牺盟会战士

牺盟会是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和阎锡山合作发起的山西省群众性抗日救亡组织。它以铲除汉奸,武装抗日,牺牲救国为宗旨。牺盟会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种特殊形式。阎锡山亲任会长,由中共党员薄一波主持牺盟会的工作,实际上牺盟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组织。

1937年10月,冯文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前他已经参加了牺盟会,并担任牺盟会临县游击队分队的班长、政治协理员。1938年3月任临县四区区委候补委员,1939年任四区区委书记兼游击中队政治指导员。由一名抗日的热血青年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牺盟会的战士,这是冯文耀人生中的大事,从此,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中。

临县的抗日战争

作家马烽、西戎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发表了一部描写抗日英雄的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小说里的情景对冯文耀来说太熟悉了。八年抗战,他始终坚守在吕梁大地(临县属于吕梁地区)与日伪军进行坚决斗争。

冯文耀说,抗战时期很艰苦,能吃饱饭都不容易,没有军装,大家都穿自己的衣服,破破烂烂的。我们的装备很差,起码的枪支弹药都很缺,都是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游击队员。在物质上,我们与日军的差距很大。但是,我们对战胜日本侵略者很有信心,因为我们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是为了民族解放的战争,老百姓支持我们。那时,我们学习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和红军游击战的“十六字诀”,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些都很管用。日本人进来,我们游击队就组织老乡转移,进行坚壁清野。日本人驻扎,游击队就去骚扰他们,遇到小股鬼子,就去袭击他们,绝不放过。后来,我们还成立了锄奸队,得知哪个村有汉奸,千方百计地除掉他。日本人没有了耳目,就是瞎子。回忆起当时的斗争,冯文耀自豪地说,在抗战八年中,吕梁地区的临县是晋西北行署中面积较大的一个完整县,是少数几个没有被日军长期占领的区域。日寇最多是占领了一个月,最后还是被我们游击队赶跑了。

兵民是胜利之本

冯文耀说,抗日战争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临县的老百姓为抗战是出过大力的,他们克服被日寇扫荡实行三光政策的困难,恢复生产,保障军粮等物资的供应。1940年至1941年是抗战最困难的时期,什么都没有,因此我们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搞大生产运动,游击队也自己种地,生产粮食。同时,动员和组织老乡们交军粮和其他物资。临县是晋西北的主要产粮区之一,也是红军军粮的主要供应点。贺龙领导的120师有段时间主要靠临县供应粮食和布匹。贺龙就曾经在临县的群众大会上多次表扬临县说,军人穿的衣服、吃的粮食就主要靠你们临县。当时的晋绥领导还赞誉临县是晋绥边区的乌克兰(前苏联时期的乌克兰农业收成最好)。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专门以“兵民是胜利之本”为标题,论述了全面抗战、全民抗战的观点。他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冯文耀说,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来看,毛主席的这一论断依然是正确的。抗战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每个抗日的兵民都是吕梁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