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人物
人物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人物 -> 正文

薛福康:国关人要有崇高情怀

作者:张智 燕则春 来源:《国际关系学院校报》 点击: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0日 22:55

薛福康(左一),国际关系学院1964级英语系校友,曾任《光明日报》国际部主任、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副理事长。图为1998年6月薛福康在白宫采访克林顿总统时合影。

10月金秋的一天,2015级百余名新生代表在学校第一放映厅,聆听了64级英语系校友薛福康讲述50年前的国关故事。

时代赋予的使命感

国关“老三届”受“文革”的冲击,虽然在校四年,却只学习了两年专业知识。然而,薛福康认为,在国关的这四年,不仅专业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是铸造他人生目标和人品素质的关键时期。半个世纪来,他们这三届校友毕业后大都上过山,下过乡,当过工人扛过枪,几乎是从零开始,从基层做起。但大家在困难境遇中不灰心,不放弃,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拼搏,经过多年的奋斗,很多人又先后被选拔到外事、外贸、外语教学及其他岗位工作和担任领导职务,取得了堪与任何院校毕业生媲美的业绩。

他说:“上世纪60年代,正是冷战的鼎峰时期,也是我们国家刚渡过困难时期,‘帝修反’和台湾的蒋介石政权都对我们虎视眈眈,蠢蠢欲动,我国的国家安全环境相当严峻。那时候,外交、外事工作都在中央直接领导下进行,能从事外交、外事工作的只有极少一部分精英人才。国关选拔了我们,要把我们培养成祖国和人民最信任的外事工作者,这对我们这批工农子弟和红二代来说,是无上光荣的使命。”

“当时,为了冲破‘帝修反’联手对我国的封锁和扼杀,我国的对外政策方针就是支持“民族要解放,国家要独立,人民要革命”的时代潮流。从事外事工作就意味着投身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这就是我们的人生目标。因此,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自觉地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努力提高自己的德智体素质。当年,冬日的清晨,你能看到有些国关人穿着薄衣单衫,甚至背心,从学校跑步到香山;也有同学冬天只在床上铺一张凉席睡觉;夏日,结伴去附近的山上露宿,骑车去白洋淀寻访革命胜迹。为响应毛主席‘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的号召,同学们整个夏天,不论刮风下雨,天天都去昆明湖游泳锻炼,有的同学还坚持冬泳,培养坚强意志。这种自觉的身心锻炼使我们终身受益。”薛福康说道。

国关是率先在全国提出“听说领先”外语教学理念的,普通高校教材不适合这种教学方法,老师上新课时先不给课文,在课堂上直接听和说,上了几堂课后再分发本校自编的讲义。讲义不以英美文学作主要内容,而偏重时事,逐渐涉猎外国报刊文章,由学生课后自行阅读,并以这些内容为基础练习造句对话。正因如此,国关“老三届”的语言基本功扎实,听说能力较胜一筹。后经自学或“回炉”,一走上外事工作岗位,便能在重要场合的翻译任务中表现出听说能力的优势。

国关人应树立远大的理想

薛福康在回忆起50年前的坡上村岁月时,言语中透露出满满的自豪感。他说,当时的国关硬件条件很简陋,校园里统共只有6栋筒子楼,规模不及人家大学的一个系。但是,国关的“软件”条件好,即领导和老师的素质高、阅历广、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有自己的一套,而生源也优秀,团结向上心气儿高。领导、教师和学生心里想的都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争光。几十年来,尤其是在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中,“老三届”国关学生成为反面人物的比例极低,毕业生的素质可以“笑傲江湖”。现在的大学生处在一个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学习的条件比我们那时好多了,见多识广,思想活跃。但社会上灯红酒绿的诱惑,五花八门的思潮使人生道路的选择更加复杂。他希望国关的学生都能树立远大理想,身为中国人,这一生就要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在给新一代国关人的寄语中,薛福康写道:国际关系学院是一所有优良传统的好学校,国关很多校友都为国家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国关不会辜负你,你更不应辜负国关。愿每一位同学都能以“为国争光”的业绩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自己的母校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