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朝阳,国际关系学院退休干部,离退休党总支委员,退休第二党支部书记。北京诗词学会会员。已发表诗词作品五十首,散见于《中国老年》《北京诗苑》等报刊和网络媒体。在国关工作期间,曾荣获市军训工作先进个人、市军事理论课优秀教员、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15年、2017年被评为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此图2017年9月摄于中共中央党校。
深秋的早晨,在萧瑟的秋风之中,记者在离退休处门前见到了如约而至的郭朝阳老师。虽已近古稀之年,但郭老师精神矍铄,身姿挺拔。谈笑时,眉宇之间流露出的,是岁月难以带走的朝气。
习政为业,结缘国关
十八岁那年,郭朝阳老师选择投笔从戎,成为了一名军人。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后来转业到国关,政治、宣传都是他工作的重点内容,他也因政治与国关结缘。在下定决心从部队转业时,郭朝阳老师本有许多选择,不少单位都向他递出了橄榄枝。但当时国关正好缺少一位政治宣传教导型人才,学校领导了解到郭老师的相关履历之后,当即和他取得联系,多次诚挚邀请他来国关任职。被这样的热情和诚意感动,郭老师最终选择来国关就职,在党委办公室负责政治宣传工作。
常年累月与政治工作打交道,郭朝阳老师也养成了关注政治、心系国事的习惯。一本厚厚的政治类书籍,他一看就是大半天,爱不释手,一点儿也不觉得枯燥无味。每逢党和国家盛事,他总是会赋诗一首,借由笔墨将心中之情泼洒于纸上。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他以一首七言律诗,抒发自身学习十九大精神感怀。“硕果金秋传喜讯,中华盛事续福音。兴邦自信先德路,反腐同修法制魂。百载民生交考卷,千秋国运定乾坤。红船搏浪扬帆走,不忘开基主义真。”
在政治宣传工作方面,他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地将党的思想、国家的方针政策传递给师生,并积极关注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近年来,业已退休的他被聘为外语学院党建组织员,多次为新生举办“国关情”校情校史主题讲座,讲述国关历史,传承国关精神。可以说,习政为业,是郭朝阳老师大半生的真实写照。
心系教育,情系家国
军人出身的郭朝阳老师始终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这种犹如信仰一般经过岁月磨砺的坚实情感,不仅体现在自身的言行举止之中,更体现在他对学生们的关爱与教导之中。
“忠诚、勤奋、求实、创新”,是国关的校训。对于校训中的“忠诚”二字,郭老师有着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方面。他认为,对于高校培养大学生而言,学术水平固然十分重要,但如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偏差,就仍然不能算是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郭老师谈到:“虽然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如果国家培养的青年才俊选择出国后,并入籍他国不再回国,这无疑是令人感到遗憾的。”
身处国关,郭朝阳老师亲历了改革开放后高校办学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与争论,也见证了国关三十多年来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他始终相信,国关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是一个个具有爱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青年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在政治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并将忠诚放在第一位。”这是他对每一位国关学子的殷切期许。
以写为本,以诗为好
提到郭朝阳老师,“爱诗”是一个绕不开的“标签”。他不仅喜欢读诗品诗,更爱提笔作诗。年轻时,郭老师的作品主要是当时较常见的新诗和长短句,退休后闲暇时间增多,想要认真研习格律诗的愿望再一次涌上心头。在王庆民老师、尚玉河老师和诸多诗友的指导、帮助下,郭朝阳老师终于通过不断的研习与努力,作出了一首首合乎平仄,兼具诗意和雅趣的格律诗。
对郭老师而言,诗歌是他贯穿一生的爱好,也是一份不变的坚持和追求。自2015年发表处女作《西堤》以来,短短两年多时间,郭老师已经先后发表诗词作品五十余首,其中不乏多首描写颐和园及园内景物的诗。关于诗歌选材标准,他着重强调“熟悉”二字,即以诗歌的方式将熟悉的事物升华。郭老师认为,写诗与写文章一样,一定要从熟悉的东西着手,如果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直接下笔,极易出现很大失误。
爱诗多年,首次在网络上发表诗作时,郭朝阳老师即决定以“不老松”为笔名。他希望自己始终保有青年人一般的积极、乐观与活力,继续为国关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正所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