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人物
人物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人物 -> 正文

李付坤:朴素言语现真实,爽朗笑声传干劲

作者:杜婕 来源:《国际关系学院校报》 点击: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5日 15:45

二条:李付坤_副本

李付坤,1987年4月进入国关,长期担任宿管员,至今已服务国关同学30年,现为润学楼保洁员。

十二月的北京,窗外寒风呼啸,然而拾贰咖啡馆温馨的小屋里,李付坤大叔爽朗的笑声却像春日的暖阳,温暖着整个房间。古铜色的皮肤,棱角分明的五官,在咖啡厅的柔光照射下,李叔显得很是俊朗,一点不像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中气十足的嗓音更显其精神。

当年国关,记忆犹新

上世纪80年代,通讯设备还相当匮乏,不像现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那个时候,整栋宿舍楼只有值班室一部电话,学生与家里的联络全都得依靠它。作为宿管员的李叔便经常不辞辛苦地上楼喊学生接电话,让牵挂思念的心得以安放。当值班室窗口前排起了长龙时,他总会提醒学生说话快一些,“这样就不会影响后面的同学使用电话”。

除了喊接电话,李叔还有一项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金牌技能——修自行车。谈起给学生修自行车的经历,他爽朗的笑声中透着几分得意:“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公交车、地铁这么方便,学生都是骑自行车外出,车子也难免会出点毛病。”虽然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但看见学生为“罢工”的自行车发愁,李叔戴上手套,拿出螺丝扳手就修上了。“我想着能帮他们就帮,趁着空闲把自行车修好,这样他们第二天就又能骑,不耽误事。”时间流逝,自行车成为一代人心中不变的情结,而那个埋头默默修车的年经小伙的脸上也被岁月刻上了深深的印记。

多年坚守,初心不变

过完年,李叔就59岁了。从28岁进入国关算起,今年恰好是李叔在坡上村的第30个年头。回忆起初入国关时的情景,李叔笑着说:“那时条件真的很简陋,跟现在可没法比,现在好太多了!”一句感慨,30个春夏秋冬,仿佛弹指一挥间。从老旧2号楼的改造到新教学楼的拔地而起;从老校门的关闭到新校门的打开,从宿舍吱嘎作响的老床到崭新坚固的新床……岁月流逝,国关在变,坐在润学楼一楼值班室的李叔在看。

服务同学这么多年,李叔想不起什么特别的故事,因为在他看来,所有的事情都是应该的。“孩子们出门在外不容易,我们能帮得到的都尽量帮着点。”

生病的孩子找到他,他总是几个小时守着炉子给他们熬药,最后换来他们的痊愈;学生学习晚归,他就半夜爬起来给他们开宿舍楼大门,一晚上五六次是常有的事。“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毕竟学生学习很辛苦,有时候生病了或者晚回来,我们也能理解。”他说得很真诚。朴素的语言下,那颗金子般的心在闪闪发光。

年虽老矣,不改其行

每天凌晨四点半起床洗漱,五点准时上班,这样的生活节奏李叔一直保持到今天。天光未亮,同学们仍在酣睡,李叔便开始了一天紧张而繁重的工作。“这个时候没什么人,我们就默默地干,也不吵醒同学。”从凌晨五点到十点,要把厕所、水房、窗台、楼道、楼梯全都清扫一遍;下午一点半到五点,重复一遍上午做过的所有工作。每天雷打不动的辛勤工作,换来的是同学们看到的清洁干净的宿舍楼环境。偶尔有领导检查,李叔也毫不紧张,他说:“自己把自己的活做好,检不检查都这么干。”

说起年轻时候,李叔爽朗的笑声再一次响起:“那时候身体好,干起活来也不觉得累,有时候累了躺床上睡一晚,第二天又精力十足了!”他顿了顿,“但现在比不得以前了,过了五十就有点不太行了。”他感慨道。虽然儿子曾多次劝他退休回家安享晚年,但他还是想着“能多干几年就多干几年”。

采访结束,李叔戴上手套,走出了咖啡厅。不甚明亮的月光下,李叔挺拔的身影渐行渐远。虽是国关校园里不起眼的一员,但30年兢兢业业的坚守又怎能不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