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楠,国际经济系2014级本科生,现已考取中国科学院大学青藏高原研究所自然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曾任国关电视台记者、国关官方微信平台编辑、骄阳志愿者协会干事,大三时曾赴美国玛瑞埃塔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此图2017年2月摄于大连。
真实、自然、随性,这是董楠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萌芽自然科学,得识经世济民,结缘山川湖泊,她用传奇的笔法书写着平凡而又有趣的故事,普通之处亦显灵动与纯粹。
交流国外:从国关到玛校,从经济到自然
学习成绩突出的董楠曾在大三时赴美国玛瑞埃塔大学(以下简称“玛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交流。在玛校,她没有完完全全修读经济专业类的课程,而是稍显“任性”地选择了一些自己一直很感兴趣、学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的自然科学科目,修读了几门地质学和化学专业的课程。其中,她特别介绍了十分有趣的恐龙学:“在实验课上,我们会对恐龙化石进行基础的复原。学校每年夏天都会组织夏令营,由教授带领学生到犹他州沙漠收集恐龙化石,供学生进行学习研究。”
谈起玛校学习与国关的不同,她认为,产生差异的最大原因在于美国的本科教育体制与国内的不同,“美国的本科学习有些像我们初、高中的学习模式,每周会有小测,还有随堂作业、月考、论文等任务,让学生学得更加深入,知识也掌握得更加牢固。”
对她自己而言,在玛校交流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态度上的转变。现在即便是一些不太感兴趣的课,她也会努力地去听、去做笔记。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收获了很多,发现了许多之前没有体会到的乐趣。
丰富的课余生活同样让董楠有所感触。美国学生喜欢开Party,天气好时会在草地上晒太阳,放着音乐玩些简单轻松的游戏。在这期间,她常会选择做一名“旁观者”,而非直接参与其中,“中美文化差异非常明显,通过观察美国同学的生活方式,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他们的简单与热情。”在玛校一年的生活中,董楠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美国当地的教育体制和风土人情,这为她的大学生涯增添了不少宝贵的体验。
圆梦科学:从梦想到实干,从湖泊到山川
现已考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董楠即将开始她的研究生生活。和多数人一样,她当时看到研究所的名字就感到“很酷、很帅”,一“冲动”就报考了这里的研究生,“有时候是要做一些听起来就很厉害的事。”她打趣着说。当然,被录取绝不只是一时冲动的结果。回想起考研的过程,她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看清自己的能力,接受能力范围内的挑战。她在报考之前对自己进行了一番了解与评估,发挥优势、摆脱劣势,经过多项权衡,最终也得到了这番成果。
正是基于对自身清晰准确的认识,她幸运地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从小我就想做一名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而人文学科的学习,在我看来,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石,因为人文精神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董楠特别提到了经济学这门人文学科对她的帮助,“经济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在用科学方法解决‘人’的问题。比如我们会探讨个体的需求,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了解‘人’、了解自己的过程,这有助于我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价值观念,我想这对于以后学习自然科学也会有很大帮助。”她也表示,国关的老师不仅教给了她知识,在培养经济思维与人格塑造上也同样给予了自己莫大的帮助。
如今她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将主要研究青藏高原上的湖泊水文。今年七月,她就会第一次跟随导师团队奔赴青藏高原进行实地考察。“地质学的思维是‘将今论古’和‘将古论今’,通过现在能看到的东西,去了解地球的历史,并发现规律,从而更好地了解现在,甚至预测可能发生的未来。”谈及即将开始的研究生生活,她神色认真且充满期待。
感悟生活:从迷茫到明朗,从尝试到归真
经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活,董楠也渐渐积累了一些人生的经验和感悟。她谦虚地说:“大学四年我没有明确的‘一以贯之’的路线,总是在尝试不同的选择,这也就导致很多事情都‘浅尝辄止’。因此如果要我为师弟师妹提供一些经验,我会建议他们早一点去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明白自己喜欢什么,选择一条真正喜欢的路走下去。”她坦言自己也有过苦闷彷徨、不知所措的一段时期,一直在苦苦思索,而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回归本心,继续完成年少的梦想。如今的她,对生活与未来更有体悟,同时也保留着对纯粹理想的执着。
“在前行的路上寻找本心”,是董楠的感悟;“一个很普通的人”,是她的自我评价。她为自己所定义的“普通”,却恰恰深藏着她本人最独特的人格魅力——不需要夺目的勋章与耀眼的光环,从她走过的路与所做的选择中,就能看到她简单、纯粹、有趣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