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良斌,信息科技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承担本科生《社会网络分析》和研究生《数理统计》《信息论基础》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数据可视化、社交网络、知识图谱等领域积累了多项科研成果。在EI和CSSCI等收录期刊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了2项省部级项目,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省部级课题,出版了1部专著和1部编著。现为多个国内核心期刊外审专家。此图2009年摄于中国科学院。
四月的国关,是春意正浓的时候,阳光照在人的身上,暖洋洋的,很是惬意。敲门走进杨良斌的办公室,迎面而来是他爽朗的笑声,像是这四月阳光里的微风,甚是沁人心脾。
新型学科建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自2003年信息科技系(信息科技学院前身)成立以来,杨良斌已经在国关工作15个年头了,从一开始只有5位专任教师的师资配置,到今天16位专业教师的师资队伍,杨良斌参与并见证了信科的成长与壮大。同时,更令人鼓舞的就是2017年年底和2018年3月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的成功获批,这无疑是信息科技学院取得的一大历史性突破。
谈到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得以成功申报,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网络空间已被世界各国视为影响国家安全、地缘政治、乃至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成为国家间战略博弈的新高地,国家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建设,同时结合信息科技学院一直以来的研究方向,学校向教育部申请设立这一专业。期间,不得不提的是,推动这一学科成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还来自于201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的意见反馈。当时,专家组认为信科学院专业名称与课程设计略有脱节。校领导、教务处与信科学院经过多次研讨后认为这一问题需要重点整改,遂决定进行专业调整。在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上,学院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诸如北京邮电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再结合国关特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并将进一步研讨论证,以期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
对于今年信科本科招生工作,杨良斌希望能够招到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真正热爱编程、愿意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且不断钻研的学生。当聊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时,他也信心满满地表示,只要学生认真学好了专业课,做到精通Java程序设计、R语言和Python语言,未来无论选择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应聘工作,都会有很强的竞争力。
专注学问研究:道阻且长,行之将至
杨良斌在科研领域硕果累累,不论是其个人专著《科学计量学理论与实例》,还是他曾于EI和CSSCI期刊上先后发表的30多篇学术论文,抑或是他所发表的被引用了四十余次的有关跨学科测度的论文《跨学科研究中学科交叉度的定量分析探讨》,都足以表明其科研成果之丰富。
更令人钦佩的是,杨良斌本科与研究生时期并未从事信息科技方面的研究,他所取得的一系列进步还来源于自己对数理统计的浓厚兴趣,他一直坚持自学数学,最终在博士时选择修习情报学,找到了最为热爱的研究方向。
深厚的数理统计功底也为杨良斌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让他能够快速找准科研方向,再一步步地解决技术难题。说起科研路上的困难,他笑称:“那真是太多了,几乎每个月都会遇到!但是遇见问题,我们不能一味沮丧地问怎么办,而是要努力地去解决问题。”他坚信,人不能固步自封,教学是如此,研究学问更是如此。
一心授业解惑:关爱学生,关注成长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手机游戏的风靡,上课玩手机的同学越来越多。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杨良斌经常在课堂上尝试使用一些新潮的网络语言,使课堂教学尽可能地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同时,他也探索使用雨课堂这种新兴的讲课平台,在课上出其不意地布置题目,增加课堂互动,尽量减少手机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可谓是用心良苦。
除了知识的传授,他还不忘时刻引导学生加强自律,提升素质。一直喜欢打篮球的他经常提醒学生应该加强锻炼,不要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对于部分因沉迷网游而放弃锻炼甚至荒废学业的同学,他也会时时与其交流,督促他们学习、锻炼。同时,他也很重视与学生家长的直接沟通。他认为,家长应该不时与老师进行讨论、交流,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校各方面情况,双方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学习与发展。
采访过程中,不时响起杨良斌爽朗的笑声。窗外洒满了金灿灿的阳光,和煦而明亮。正如杨良斌这么多年对学生的关心照拂,温暖无言;又似他累累的科研硕果,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