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创,通信与信息系统2014级研究生,获得2015-2016年度国家奖学金。2016年8月参加IEEE第一届信号与图像处理国际会议,发表学术成果文章。2015年11月获得“中关村青联杯”第十二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此图2016年10月摄于北京。
“我们的身体,是我们自己一砖一瓦盖起来的,我们是自己的建筑师,盖了自己的房子。”说起自己最爱的话剧《如梦之梦》里的这句台词,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2014级研究生杨开创笑了,嘴角露出两个可爱的小酒窝。这句话与他这二十几载求学之路巧妙地契合着:踏实地去建造知识的大厦,认真地去构筑每一天的生活,每一个选择都为了拥抱更精彩的人生。
扎根专业 努力生长
信息安全领域对研究生的技术理论要求极高,杨开创的本科专业是生物医学工程,但毕业那年,他却义无反顾地选择跨考国关的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生,一切只因他对信息安全领域的执着和热爱。
杨开创回忆起跨专业考研时说:“读本科的时候因为兴趣爱好,所以了解了不少编程知识,但是这和四年本科专业学习的缺席相比,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因此,他在研一的学习中就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蜕变期”。为了尽快走出上专业课“一脸懵”的状态,杨开创只能不断努力提高自己。作为初学者,他在导师安排的项目中不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一步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我之前完全没接触过这一领域,只能天天厚着脸皮紧跟师哥学习,恶补好多一窍不通的专业知识,不停地问问题、操作,然后反馈。”研一期间除了每天紧张的专业课程,他的其余时间就是在实验室里和屏幕“两看相厌”。研一的整个寒假杨开创都在学习中度过,这给了他极强的压迫感,但却迎来了自己的“蜕变”。经过半年的疯狂追赶,他弥补了自己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和师哥们一起出色地完成了导师的项目。研二期间,他完成了2篇全英文专业论文,参加专业领域学术会议,并申请到科研项目。在新天地里,杨开创扎根生长。
超越平庸 闪亮自我
读研期间,杨开创从不拘泥于书本和课堂,他积极汲取课外知识,以更多的尝试来明确未来的选择。“通过不断地实习、参加比赛、暑期实践等不同方式,我丰富了自己的经历,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研究生部和导师学科组所提供的广阔平台。”
研一暑假时,杨开创和5位同学组团参加了学校积极鼓励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上海、绍兴两地开展“智慧城市”调研工作。他们团队以不同专业背景为依托,通过参加GSMA世界移动大会来探索城市发展难题的解决途径,合作完成了调查报告,最终获评“北京市优秀团队”。此外,他还参与了“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等一系列专业赛事,与伙伴亲密合作,将奖状收入囊中。研二时,他在学科组导师的指导下进入了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实习,在首次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很多前沿技术,并且有幸与许多前辈交流学习。他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空,进入他们的圈子的确让我收获很大。”
谈起实践经历,他说:“就业是每个大学生最终走出校园后不可回避的问题,我认为除了与导师多交流以外,在校园学习的几年中通过各种途径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也很重要。”他的轨迹是:首先思考清楚你追求的是深度还是广度,发展方向是偏理论还是重实践,然后在实习中不断重新发现、重新调整选择。“绝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来遮掩战略上的懒惰。否则很多大学生会发现明明觉得自己很努力在学习,找工作时却缺少实践经验,那是因为你的方向与他们的要求不一致,供需不对口。”他在尝试中不断超越自我,通过努力让自己更加闪耀。
活出个性 热爱生活
理工科的学霸也不一定是呆板的,翻翻他的朋友圈,就会发现这个热爱民谣、喜欢话剧的大男生骨子里的个性与文艺。
“我并不觉得非得做离经叛道的事才叫个性,只要做自己喜欢和开心的事就好。”杨开创常去看话剧,最喜欢赖声川导演的话剧,比如《十三角关系》《如梦之梦》等。谈及自己感兴趣的话剧,杨开创的双眼闪着光芒,“我最喜欢的是《如梦之梦》,这部话剧的叙事手法很特别,故事线交错,古今中外,前世今生,恍若一梦。”他享受着从舞台上不同角色的人生中找寻真实生活“影子”的过程,“舞台上演绎着别人的悲欢离合,每一个观众都感同身受,因为我们都一样。”
他珍惜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像个建筑师那样一砖一瓦地建造自己,努力超越平庸,挣脱固化,认真思考,积极行动,完成自己人生无悔的选择。他的勤于思考、敢于奋进展现了国关学子的独特风貌,更是每个不甘平庸的我们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