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人物
人物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人物 -> 正文

王朝文:心怀热忱,追求卓越

作者:祝天铭 丁慕涵 来源:《国际关系学院校报》 点击: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8日 00:20

头条:王朝文_副本111

王朝文,1955年从上海中学被选调至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就读,毕业后返校工作,曾任校团委书记、国际新闻系党总支书记,1995年退休。此图2004年9月摄于海淀公园。

清冷的秋风呼啸,耄耋之年的王朝文身板挺直、精神矍铄地站在离退处门前,提前等待记者的到来。交谈过程中,他回忆着往事,有激情,也有平淡。采访中那些娓娓道来的往事,如同一位在岁月中穿梭的向导,带领人们了解曾经的国关,回忆曾经的国关人。

匆匆年少求学路 悠悠岁月过往事

王朝文出生于上海工人家庭。五十年代初,得益于勤奋好学与良好的家庭出身,王朝文仅读了五年小学就跳级到上海一所民办中学读书,并担任校团支部书记一职。由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对社会工作的极大热忱,他当选为区人大代表,这对于普通的中学生来说是莫大的荣幸,也是难得的机会。但他没有就此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抓住了这个宝贵的机会,不断完善自己。最终,凭借不懈的努力与出色的表现,他成功地考进了上海市一流的上海中学。

高中毕业后,王朝文被选调到国关英语系就读,1959年毕业被分配到机关工作,后又调回学校担任院长秘书,兼管学生工作。

教学科研两肩挑 满腔热忱为学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国际关系学院于1984年成立了国际新闻系,王朝文被调任系党总支书记一职。在他任职期间,国际新闻系的学生十分优秀,王朝文认为,国际新闻系的教学一定不能放松外语。“我对国际新闻系的学生有两点基本要求:搞国际新闻,一是外语一定要好,二是新闻写作能力一定要强。”为保证教学质量,国际新闻系的学制从四年调整为五年。不仅如此,系里还规定,英语考试四级没有通过的学生就不能进入下一年级的学习。

“国关的毕业生,英语一定不能比其他学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差。”王朝文强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除了强调学生的外语能力与专业水平,王朝文还强调为师者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绝不能照本宣科,要重视实践。为了让学生更加贴切地了解新闻工作一线的情况,王朝文还邀请新华社主编以及《北京日报》主编等新闻界知名人士,走进课堂为学生们讲授新闻专业课。同时,他也竭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正是因为国际新闻系外语和新闻写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办学理念,那个年代走出来的国际新闻系毕业生才得以出类拔萃,获得业界的高度认可。

上世纪90年代,“公共关系”这一学科研究在国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在西方已经颇为成熟。“公共关系其实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当中,只是我们之前从未意识到,更没有把它当做一门学科去研究”,王朝文说。当时,包括王朝文在内的很多学者看到了国内外公关领域研究的差距,也认识到公共关系研究的意义,希望能向国内引进先进的研究成果,于是就共同创办了北京市公关协会,组织研究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问题。

恬淡如菊享晚年 安然平和看人生

在王朝文家中的墙上,他的书法老师郜宗彦题写的“厚德载物”格外引人注目。厚德载物,正是王朝文为人的真实写照。年轻时,投身三尺讲台,淡泊名利、不问回报;退休后,静赏明月清风,从容不迫、淡定处事。如今,王朝文每天过着恬淡平和的生活,时而居于阳台的一角,就着和煦的阳光,挥毫泼墨,嗅翰墨飘香;时而手捧一本好书,就着温暖的灯光,一心向学,汲书中精华。简单的生活里,他仍保留着爱钻研的习惯。

身为一位老国关人,王朝文对国关有着深厚的感情。提起如今的国关以及国关人,王朝文充满了期许:“希望国关办得更有特色,成为独树一帜的好学校;希望我们的老师保证教学质量;希望我们的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学好英语,两条腿走路,全面发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