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左),国际关系学院1991级国际新闻系校友,现任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何霞(中),国际关系学院1991级英语系校友,现任彭博中国副总裁。郭文松(右),国际关系学院1991级英语系校友,先后在外交部、财政部工作,系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中国代表团成员及资金议题谈判代表。此图2015年12月摄于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会场。
2015年12月的一天,一张三位国关人的合影在1991级同学微信群里引起了轰动。“啊!女神好美!”群里的男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发出这样的尖叫。“好久不见,你看上去又胖啦!”大家一边互相开着玩笑,叙着二十多年的同学旧情,一边又为在这样世界瞩目的国际焦点峰会上出现了三个国关人的身影而感到兴奋。
二十载坡上同窗 带着任务去巴黎
大约在11月底,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毅、何霞、郭文松三位91级校友知道了他们都将在一周之后前往法国巴黎布尔歇展览中心,参加被称为“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最后一次机会”的气候变化巴黎大会。
“工作太忙了!一起坐下来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这是王毅对此次三位91级国关人巴黎大会相遇最深刻的感受。作为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毅此次带领电视台记者团远赴巴黎,从方方面面记录这场受到全世界高度关注的气候大会。
在王毅记录的镜头中有一个特殊的人,他就是此次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谈判代表聚首巴黎“聊天气”的郭文松。郭文松曾经四次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缔约方会议,经验相当丰富,对于那些难以应付的别国气候谈判对手的立场与风格了如指掌,同时也了解他们在会上关于资金、技术等方面都将如何出牌。
何霞,和郭文松是英语系同窗的她也以彭博中国副总裁的身份出现在了巴黎气候大会上。“我的上司,彭博通讯社总裁迈克尔·彭博以联合国官员的身份出席了本次气候变化大会。因为工作关系,我作为公司代表,也在巴黎会场处理相关工作。”这位“女神”代表公司为本次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峰会顺利召开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议程安排满满当当 熬夜谈判直至凌晨
“谈判代表是最辛苦的人,几乎每天都要参加十多场双边会见或磋商,晚上则举行通宵达旦的会议,各国部长们亲自上阵,熬夜谈判到凌晨,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由于会场环境相对封闭,在展览馆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不同会议室,作为新闻人的王毅和他的同事们每天都要穿梭在各个会场,给国内传回及时有效的滚动新闻。“我们每天都守在各个谈判桌旁,捕捉每一个会议细节和最新成果。”
作为谈判桌上的中方代表之一,郭文松说:“时间非常紧张,一场会接一场会,时间计算到每一分每一秒。一共有190多个缔约方,由于不同国家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各方或各谈判集团在重大问题上都不愿轻易妥协,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通宵达旦的谈判都是常事。”在会议进行到后半段时,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行动力度和资金支持等成为谈判胶着点,激烈的争执一直持续到最后一刻。
揭秘大国博弈细节 中国作用有目共睹
作为此次巴黎谈判的中方代表,郭文松见证了各方代表为达成协议所进行的激烈博弈。在谈判中,各国利益诉求不同,分歧很大。“欧美等发达国家认为,中国等发展中大国应承担更大的减排责任;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发达国家应该承担历史责任,切实加大减排力度并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支持。两周多的谈判激烈、复杂,各方在谈判中均积极维护各自利益,但同时也在为共同维护地球环境做出努力。”
郭文松回忆起等待协议达成的过程时,说这就像学生时代在等待老师判卷给分一样紧张。“当气候大会的主席,法国外交部长敲下代表协定达成的小锤子时,整个世界都深深松了一口气,放下了悬着的心。不同肤色的各国谈判代表在下面互相握手、拥抱,大家都留下了眼泪。”
本次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具有里程碑意义。郭文松和他的谈判同伴们说:“协定已经谈成,下一步的关键任务是落实,各方均将积极落实巴黎会议成果,为巴黎协定的生效实施做好准备。”
从坡上村12号到巴黎布尔歇展览中心,时间的指针拨过了24年,他们从当年国关校园里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如今各自工作岗位上的“顶梁柱”。当然,出现在巴黎气候大会上的国关人并不只有三名,更多的他们在默默地奉献自己,继承国关优良传统,为祖国外交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