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人物
人物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人物 -> 正文

廖德锐:我的“那些花儿”

作者:祝天铭 张柯欣 来源:《国际关系学院校报》 点击: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0日 11:11

廖德锐,信息科技学院2013级本科生。此图2016年3月摄于北京植物园。

吴晓波曾说过:“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翻开廖德锐的微信朋友圈,便仿佛立刻置身于花的海洋,有蔷薇、紫堇、郁金香吐露芬芳,还有月季、海棠、风信子争奇斗艳。从染井吉野、江户彼岸、天方夜谭到路边的小花小草,各式各样的花朵簇拥在一起,提醒着人们生命的美丽。廖德锐就是这样一个能将自己的生命“浪费”在种植花草这件美好事物上的人。

孩提时代 与花结缘

初见廖德锐,你会发现他是个内敛温和的人。但一谈到他的“那些花儿”,廖德锐的话匣子便一下子打开了。

廖德锐回忆说:“我小的时候性子很慢,而养花刚好最需要耐着性子,两者也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吧。”最初,廖德锐只是试着种一些零零碎碎的小植物,也曾交过很多“学费”。但在长辈的帮助和自身兴趣的双重引导下,廖德锐的花草长势喜人,他慢慢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养的花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截至目前,廖德锐养的花中有一盆花龄已达15年之久。“如果把养一盆花比作养一个宝宝的话,那我现在可以说是有很多孩子了。”廖德锐打趣地说道,眉眼间洋溢着骄傲和幸福。

大学时代 以花为伴

进入大学之后,廖德锐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他最初只是在寝室里种一些小型植物,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廖德锐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花友和自己“并肩作战”。“在学校里找到了一群有共同爱好的人,自然地我们就成了很好的朋友,我们楼下的大爷也喜欢这些东西,慢慢地玩到一起,就种开了。”廖德锐说。后来,廖德锐便着手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走廊的窗户外、过道尽头的楼梯角、楼下的小花坛,渐渐都布满了廖德锐种的鲜花。不仅如此,廖德锐还将目光放在了整个校园,他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走遍了国关,找到了许多平常不被人注意的花。为了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成果,廖德锐还开辟了个人公众号,并定期推出“国关闻花指南”,推送中非常细心地附上了“国关闻花地图”,方便读者找寻。

为了养出更好的花,廖德锐通过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知识的储备总是要到一定的量才能做出比较好的事情。”廖德锐解释道。除了知识储备,廖德锐认为大量实践也是重要因素,“我养花的经验可以说是在不断的失败与尝试之中积累起来的。”廖德锐说。

大学时代,很多人都会选择去经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可廖德锐至今却一直保持单身。谈及这个略带敏感的话题时,廖德锐开玩笑地说道:“我还有我的那些花儿啊。”顿了一顿,廖德锐认真地解释起来:“感觉还是没到时间吧,养花其实非常耗时间、耗精力,有过多的东西占用了我的‘CPU’,其他东西就暂时处理不过来了。而且自己毕竟是学生,要以学习为重,可我又很喜欢花,那怎么办呢,就只好选择再等等吧。”

“大龄新手” 养花有道

提及养花生涯中最幸福的时刻,廖德锐不假思索地说那是小学时第一次团购多肉植物的时候,当时拆包裹的那种喜悦之情让他难以忘怀,直到现在还会时常回味。从那以后,廖德锐在养花上投入了更多的热情,对花草习性的了解也越来越深。

廖德锐认为,养花最重要的是循序渐进,按照“植物的性子”来养。所有生物都有求生本能,都会努力地存活下去。“陆龟不能活在海里,猛禽不能关在笼子里。花草也是一样,只有摸清它们的生活习性,为其创造合适的生存环境,花草才能养好。”廖德锐说。

“隔行如隔山,许多同学认为我花养得很好,也认识很多种植物,可以称得上‘养花达人’了,但其实和那些真正厉害的花友比起来,我还只能算是个‘大龄新手’。养花这条路,走得越远,就会越觉得远没有那么简单。”随着知识的不断累积,廖德锐也越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但廖德锐也坚持认为:“养花这件事有投入就会有产出,你只要耐心地去投入了,它就会给你回报。不管是种花也好,学习也好,或是任何别的东西,都是如此。”

在和记者的一问一答之间,廖德锐自己也有些感慨:“原来在我的生命中养花占据了如此多且重要的部分啊。”回忆起刚刚开始养花时的机缘巧合,廖德锐开玩笑道:“也许这就是缘分吧,上辈子的我是一朵花也说不定呢。”

人生中总是充满了迎来送往,或许当大家都各奔前程,天各一方的时候,廖德锐的那些花儿还会在生命的某个角落里静静地为他绽放。